116、秘密警察的监视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
严格意义上来说,圣彼得堡帝国大学的学生数量并不多,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政府一直在谨慎地控制大学生的数量,这年头的大学生固然是优质人才,很有可能为这个庞大的帝国注入新鲜血液,从而让帝国更加蒸蒸日上。
但是以尼古拉一世为首的统治阶层表示,那咋了?帝国的进步哪有帝国统治的根基稳固来得重要?
于是学生数量向来不多,而在这些学生当中,从那种思想控制极为严格的正教中学里毕业的就要占到不小的比例,而与此同时,早在三十年代,非贵族出身的学生就进入了大学,因而贵族子弟入学率处于减少趋势,到了四十年代,大学生出身于小官僚和小市民阶层的正教中学的毕业生就更多了。
不过这种情况其实还算比较好的,毕竟一个年级的学生数量至少能快破百,等到了1848年之后,大学入学的限制便进一步加大,沙皇政府开始竭力人为地减少非贵族出身的学生入学。
正如1848年国民教育大臣乌瓦罗夫在秘密指示中说的那样:“当要求受教育的愿望普遍增长的时候,我们哪能掉以轻心,绝不允许这种过分的愿望,在某种程度动摇国民等级制度,决不允许在青少年中激起要求学得丰富知识的狂澜。”
于是到了1849年,圣彼得堡帝国大学哲学系一年级只招收了两名学生。
而说回现在的话,由于第三厅对于大学的直接渗透,直接安排秘密警察以学生、教师身份潜入校园,定期汇报“可疑人物”与“危险言论”。
与此同时还有学监这一角色,直接由秘密警察系统人员兼任,学监有权接近任何学生,并随时向学生提出意见,指责学生没有带佩剑,制服扣子没有扣好,头发太长应当理去等等。
因此在大学里,很多时候的气氛确实是压抑的,老师跟学生都不敢轻易乱讲话,但他们终究是有大量的时间在学习、思考乃至接触各种各样的书籍,由此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便不由自主地在他们的心中萌发。
叶甫根尼便是这其中的一员,不过相较有些同学,他拥有着贵族的身份,因此在看待很多问题时,也难免跟其他同学有所不同,不过这种不同在他眼里算不了什么,有时候他甚至觉得这是他更加高明的一种证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