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倘若用更大一点的视角去看,《装在套子里的人》又何尝只是在说某一部分具体的人呢?
坚信自己正过着正确的生活的人算不算套中人?全然相信自己所处的环境是正常的,这种人又算不算是套中人?
全面否定自己的祖国以及全身心爱着祖国的人,是否也算另一种意味的套中人?
总之,或许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待在套子里,至于这篇则是用了一种漫画般夸张的笔触将这种现象表现了出来,而放到俄国的现实当中,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很明显就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向。
而现实中的这类人,无疑也可能被这篇给刺伤到,就如同那篇《变色龙》一般。
大概就是因为这样,尽管审查官尼基千科收回了最开始的全盘否定,但他还是表明道:“描写这样的先生是可以的,但万万不可如此明显的将他们作为讽刺对象!要知道,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这样的先生才是最正派的!也是政府最为喜欢的先生,这样对待他们,即便是在文学中,也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涅克拉索夫:“?”
您这个意思是说,不那么明显就可以了?
或许在大学以外的地方,这位审查官倒也没有那么死板。
而面对这样的意见,米哈伊尔的反应是:“嗯?哪里讽刺了?哪里批判了?我怎么没有感觉出来?”
涅克拉索夫和知道了这个消息的尼基千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