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秘密警察哗啦啦地流进来
一般来说,在19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俄国的革命力量和革命时机都还远未成熟,并且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革命的爆发向来都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而是由一代又一代人共同推进,直至某个合适的时机到来,历史方可翻开崭新的一页。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俄国,既然十二月党人是反贼一代目,那么在此后三十年,有没有反贼二代目的出现?
有的兄弟,有的。
别林斯基其实就是二代目代表人物之一,早在1832年,他就因组织进步小组“十一号文学社”和创作反农奴制戏剧《德米特利·卡里宁》被学校借故开除。
而时至今日,别林斯基依旧奋斗在键政大业的一线,并且以《现代人》作为他键政大业的坚实阵地持续进行输出。
与此同时,别林斯基在1832年的遭遇完全可以让他去他父亲面前抱怨道:“爹!当年你的贵族头衔不够硬,更不够狠!”
之所以这样说,那自然是有赫尔岑这么一个鲜明的对比。
同俄国其他早期的革命分子一样,赫尔岑出身于贵族家庭,至于他家的贵族头衔到底有多硬,那就要追溯到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时期。
话说当年的俄国还处于部落冲突版本之时,拜占庭帝国一朝灭亡,而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帕列奥罗格火速出逃,来到俄国大地,同当时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成婚,而他们的儿子继承王位即瓦西里三世,从此以后便自称“第三罗马”。
而这位瓦西里三世的儿子便是俄罗斯帝国的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