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95、俄国官场之一瞥与将军的评价 (2 / 7)

作者:卡拉马佐夫 最后更新:2025/7/6 13:48:37
        而接纳逃匿的服役军人要受到连坐法的处罚,以至于一些贵族宁愿去当商人、农民或者把他们的后代过继给其他阶层的人也不愿当兵。

        但像这样的体制,对于沙皇本人的要求无疑是极高的,但凡素养差一点,一不留神就会被这堪称变态的体制给直接绞死,在彼得大帝之后确实有一两个倒霉蛋就是这样的下场。

        在这种制度下贵族们自然是苦不堪言,但后来随着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上位,贵族们的青天大老爷也就来了,不过贵族们舒服了,最下层的农奴们的日子却是更苦了。

        当然,叶卡捷琳娜二世也采取了一定的应对措施,差不多就是类似于秦始皇的路子,重用客卿,任命李斯这样别的国家的人为高官,打压本国的贵族势力。而在叶卡捷琳娜统治期间,俄国政府的公务员外籍人士的比例甚至一度高达37%。

        在尼古拉一世这里,也有差不多的举措,差不多就是在所有的文职官员中,贵族占比不得超过30%。

        在这种基础之上,像米哈伊尔这样的天才做题家,即便出身不是那么高贵,那么在工作几年后,也将有机会获得官衔,即便官职不大,但多少也是个官,也能沾上贵族的边了。

        当然,要是米哈伊尔家里是贵族出身的话,那么极有可能上来就是十等文官,走走门路从九等文官干起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在沙俄的官场上,有关系和没关系差别可太大了,想混个正式编干干那可太难了,天才做题家都不行。

        而就算升上去了,正常来说,十四等文官就很有可能是米哈伊尔的一辈子,然后就是一天天的干着一点意义都没有的工作,忍受来自上级乃至更大的人物的要求和辱骂.

        就这样在这种看不到一点盼头的日子里逐渐被消磨殆尽,直至成为庞大机器中的一颗微不足道的零件,乃至于精神恍惚、自我欺骗,成为套子里的人。

        俄国文学当中的《驿站长》、《外套》、《小公务员之死》以及老陀的《穷人》、《罪与罚》等等经典作品当中,全都有这种既可怜又可悲的精神困顿的人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