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卷马鸣风萧萧,少年正扬刀 第三百九十九章 非常之人,非常之事 (2 / 9)

作者:染夕遥 最后更新:2025/7/6 7:43:22
        然而,苏凌和萧仓舒两人秘密进了渤海,又加上李七檀和温芳华等为臂助,苏凌为何刚敢深入沈济舟心脏之地,一赌的便是,沈济舟精锐兵马尽出,渤海空虚。

        二者,渤海人心不齐,各有算盘。沈济舟一方的渤海势力,看起来铁板一块,实则各自为营,各自为战。若在平常,还不会显露的那么突出,一到战时,便如年久失修的大坝,到处漏水,现如今这渤海大坝,千疮百孔,随时都有决堤崩塌的危险。

        先说上位者沈济舟,用人当不疑,若疑则不用之。可是他却犯了个大忌,便是在战时这个最不该动摇人心之时,疑二人。此二人便是位居两大要职的揽海阁温芳华和魍魉司的牵晁。温芳华尚可不伤元气,毕竟江湖势力之于庙堂,影响有限,其根基尚不可动摇。

        但牵晁却不同了,魍魉司是什么存在?那是与萧元彻暗影司和钱仲谋红芍影并称的大晋三大地下情报暗杀组织。战争不仅打的是阵仗,也不仅打的是兵马多少,辎重是否供应及时,其实,其中的关键因素,便是情报和军情的传递、刺探。因为上位者和谋臣们所做的所有军事决断和军事策略部署,很多都来自这些暗处的情报。魍魉司的重要性,就如沈济舟的一只眼睛。

        虽然现在这只眼睛多多少少有点红眼病,那牵晁多多少少的生出些不臣之心。但毕竟未在明面与沈济舟闹翻,而且无论魍魉司做什么事,都还打着尊大将军的号令这个旗帜,不仅如此,在牵晁被围竹林之前,魍魉司还在替沈济舟和前线输送着机密情报。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上位者沈济舟即便知道牵晁有野心,他也不能在这关键的时刻真就将他拿下,而应该好言慰之,施恩拢之。这样可保整个战争持续期间,沈济舟的情报连绵不断。

        其实这种做法,历史上并非没有,苏凌上一世古代西汉,刘邦为安韩信之心,封其为王,便是颇通此手段。

        若好言安慰那牵晁,许之好处,那牵晁敢不效命乎?待前方战事既定,沈济舟回转之时,再磨刀霍霍向猪羊,到时牵晁只能任他摆布。

        可叹,沈济舟并未如此行事,用了下策,在战争最紧张时,授那淳庸密令,要他将温芳华和牵晁所有的势力剿灭,这无异于自断一臂,将温、牵二人向苏凌的阵营推。

        造成恩恩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竹林一战,三家合力,淳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折了高甘,气走吕匡,最终也未曾抓住苏凌、温芳华和牵晁任何一个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