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百姓惊喜地发现,原本严苛的士绅地主,开始和颜悦色地与他们交谈,询问收成与生活难处,若是真有困难,他们通常都会帮上一把。
这些士绅地主还在村镇中心设立了施粥棚,每日清晨,热气腾腾的米粥、杂粮馒头供应给饥肠辘辘的百姓。
去年寒冬,这些士绅地主甚至主动给快冻死的百姓送来棉衣棉被柴薪,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家能熬过凛冽的冬天。
这里的官吏,也一改从前的不作为、懒政、飞扬跋扈,开始勤勉于政,而且他们主动聚首商讨如何更好地实施新政两策,惠及万民,并且公正无私地审理案件,对百姓的疾苦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怀。他们还不再沉迷于酒宴歌舞,而是常常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民情,确保新政两策的每一项措施都能真正惠及百姓。
看得出来,见识到了那些底蕴比他们深厚得多的江南官吏士绅地主几乎全军覆没,而且一家比一家凄惨,有些千年世家甚至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这里的官吏士绅地主真怕了,知道他们再不识趣,多半也会落得相同的下场,这他们才终于投降夹起尾巴做人,不敢再跟朝廷对抗,不仅是明面上的,暗里的,他们也不敢了,而且他们开始安抚这些有可能会去其家搞公审的百姓。
宋江还听说,不仅江淮地区如此,其它南方地区,像南阳地区,像荆湖地区,包括蜀地,官吏士绅地主全都如此,之前他们拼命抵抗的新政二策似乎已经成了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得知这些,宋江越发地敬服赵俣的智谋、胆识和魄力。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改革往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但每一次改革几乎都不可避免地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蛋糕”。
以至于这些利益集团肯定会凭借旧制度赋予他们的特权,垄断政治、经济和社会资源,对任何试图改变现状的举措都表现出强烈抵制。
历史经验表明,若不能有效削弱或者瓦解这些既得利益集团,改革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成功。
商鞅变法便是典型例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