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一十六章 第一个孩子,保大还是保小? (2 / 11)

作者:任鸟飞 最后更新:2025/7/6 5:44:05
        历史上的政和七年,黄河决口,汴京危急,唐恪受命浚治,成功消除水患,因功升为户部侍郎。他在沧州任上时,黄河再次决口,大水冲到城下,唐恪登城抢修。都水孟昌龄发去公文索要船只和士兵,唐恪以水势猛烈、沧州为边境且无皇帝旨意不敢遣兵为由拒绝。孟昌龄大怒弹劾,唐恪不为所动,更加尽心治理水患,最终大水退去,沧州城得以保全,获赵佶下诏嘉奖。后来东京暴水,汴河将要泛滥,唐恪负责治理。有人建议决南堤缓解宫城之患,唐恪反对,他乘小舟探寻水的源头和流向,最终决金堤将水注入黄河,经过十天水势平定。

        此时的唐恪,还只是河北转运判官,芝麻绿豆大的小官。

        按说,治理黄河这么大的事,赵俣不应该让这么个小官来负责。

        但赵俣真不知道,除了唐恪以外,还有谁能胜任此事。

        而且张纯也向赵俣推荐了唐恪。

        于是,赵俣干脆赌一把,把刚刚三十出头的唐恪调来赴阙。

        唐恪得知赵俣要见他,仅两天时间,就从河北赶到了汴梁城。

        赵俣问唐恪可有办法治理黄河?

        并未参与之前早朝的唐恪,给赵俣治理黄河的办法,跟赵俣的思路如出一辙。

        唯一不同的是,唐恪提出,黄河下游清淤的要点在于束水攻沙,也就是在关键河道,收缩河道,加大流速,而拓宽河道,水流则会放缓,淤堵将会更加严重。

        赵俣想起来了,他原来写时,写治理黄河时,评论区有两位大神读者,提到过这个注意事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