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越来越有帝王之相
边往慈德宫走,赵俣边为赵煦惋惜!
在赵俣看来,赵煦在宋朝的历任皇帝中,还算不错的,不怂,而且还很有进取之心。
但赵煦在他人生这最后一阶段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明明已经病入膏肓了,却还不虑及身后事,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却似被迷雾遮眼,对赵宋王朝国力衰退、朝局动荡、边境不宁等危机视而不见,一味沉浸在个人的哀愁与药石无灵的绝望之中。
赵俣心中暗自思量:“这皇帝当久了,或许便会被那高高在上的孤独与权力之重所累,忘了初心,失了锐气。赵煦曾立志中兴宋朝,要一扫积贫积弱之态,让百姓安居乐业,边疆安宁无虞。可如今,病榻之上,他非但未着手布局,确保改革之策得以延续,反而任由保守势力回潮,朝纲日非,实乃国家之大不幸。”
赵俣原来期待着,这个时期的赵煦,能比历史上英明一点,趁着他还有自主权之时,把身后事安排明白了,比如任命一位最能继承他改革之志、最有可能率领赵宋王朝走向中兴的亲王担任开封牧。
——开封牧、尹,宋朝并不常置。因为宋太宗、宋真宗都是先当的这个职务,然后当上皇帝的。
为此,赵俣着实是在赵煦面前好好表现了一段时间。
可结果却证明,赵煦在面对死亡时,并没有比很多普通人强多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