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张纯这套东西,会不会水土不服,赵俣还得跟章惇等宰执聊过,再下定论。
接下来,张纯又建议,赵俣可于都省置讲议司,选天下英才,设官分职,参议其事,兴利除弊,任命蔡京提举。
如果设置讲议司,就表明了赵俣决心走变法改革之路。
赵俣感觉,张纯有些操之过急,所以他对张纯说:“朕已与太后说好,改年号为“建中”,不可失信于太后。”
张纯一想,反正向太后只有一年多的寿命,等她死以后,就再也没有人能牵掣她和赵俣了,那时再进行改革,更能放开手脚,便说:“既如此,此事倒也不急于一时。”
这时,赵俣看向叶诗韵:“今朝廷财政空虚,将士军饷、官员俸禄皆已拖欠日久,不知诗韵可有教我?”
赵宋王朝现在明面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三冗。
所谓三冗,就是冗官、冗兵、冗费。
冗官:官员队伍臃肿不堪,众多职位叠床架屋,许多官员尸位素餐,空耗朝廷俸禄,行政效率却极为低下。一份政令从朝堂传至地方,层层关卡,繁琐程序,待真正落地执行,已然错过了最佳时机。
冗兵:大量招募而来的士兵素质参差不齐,军事训练流于形式,兵将之间又因频繁调动而缺乏默契。战时,号令不一,指挥混乱,面对外敌入侵,往往一触即溃,难以形成有效的防御力量。而维持如此庞大的军队,粮草、装备、军饷等开支如流水般不断消耗着国库。
至于冗费:除了在官员俸禄与军事开支上的巨额投入,还有对外屈辱求和所支付的大量岁币,使得朝廷的财政支出如无底洞。而财政入不敷出,积贫局面愈发严重,百姓赋税沉重,苦不堪言,民间经济活力也被严重抑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