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章 在野亲王 (5 / 7)

作者:任鸟飞 最后更新:2025/7/6 5:44:05
        章惇和曾布转念一想,就明白了:

        “莘王必是知晓,他是一位闲散亲王,左右不了朝政,别人根本不会在意他说什么,才敢将此事给抖出来。”

        “若教莘王来主持改革,以他的见识,不可能不知晓真进行土地改革会有多严重的后果,多半,他最后也会跟我们一样,随波逐流,仅从经济体制、教育体制、民生保障体制入手。”

        看过《土地改革疏》,章惇和曾布就知道了,赵俣不是空有一腔热血的赵顼、赵煦,而是一个真正的有识之士,至少赵俣身边有敢跟赵俣说实话的高人,使得赵俣真的知道赵宋王朝的问题所在。

        其实,看出来赵宋王朝的病根在哪的,大有人在。

        早在宋朝开国之初,准确的说是在宋太宗赵光义时期,就有人提出:“地各有主,户或无田。富者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

        还有人指出,这都是因为“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导致的。

        到了号称“承平”的宋仁宗时期,更有大臣明确提出:“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

        当时,朝廷为了限制土地兼并,也采取了几项措施:像禁止官员租种官家土地;像限制寺庙和道观购买田地;像严禁用借贷的方式购买土地。

        可即便是这样,到了王安石变法前夕,据当时的执政者保守估计,全国已耕种的土地中,有七成被享有不纳税特权的权贵阶层所占,自耕农民和中小地主加一块一共才拥有百分之三十的土地。

        王安石也觉得兼并土地不好,还写了一首《兼并》诗来表达他反对兼并的想法。他推行的青苗法、免役法等措施,都是为了限制土地兼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