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这期刊登陈贵良两篇文章,在全国中学生群体引起巨大反响。
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很难想象《萌芽》在青少年群体当中的影响力。就连一些不喜爱文学的学生,偶尔也会因为无聊,随手拿同学买的《萌芽》翻翻。
如果某篇文章特别精彩,就有像陶雪那样的自来水,主动向班上的其他同学宣传。
《瀛海行》作为古诗文,有门槛吗?
前段时间连载完的《维以不永伤》,那才叫门槛高。作者几乎用了他能想到的所有技法,用极为劝退的写作方式,讲述一个非常无聊的故事。
这种纯粹炫技的纯文学,都能让无数中学生期期追读,而且一追就是大半年……热衷于刷抖音的00后估计难以理解。
在2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只要你的文章写得好,便不缺年轻人来追捧。
杂志发售的当天,就有学生拿着《瀛海行》去请教语文老师。
请教是假,炫耀是真。
也不知道他们在炫耀什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