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村接过来仔细,说道:“他这是自比玄鸟。昆仑山就是中国,他不在昆仑山寻仙,却是要去瀛州,这是打算到美日留学吗?”
方方说道:“应该就是。海外寻仙,就是出国留学。结合序文和最后几句,他要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铁疑点头:“这么解读也有道理。”
“我看不像,”马源说道,“昆仑山应该出现了什么意外,或者说整个神州都出现了意外,连鲲鹏和蛟龙都被浅滩云雾困住。这些意象,应该是指近代中国多灾多难。序文里的固金瓯,明显在指抗日战争。”
方方顺着这个思路理解:“鲛人泪珠化作血雨,海市蜃楼被洪涛拍散,是不是暗指那些年的人道洪流?”
听到此言,马源皱起眉头,他不喜欢方方的解读。
这般意象诡谲、激情昂扬的托物言志古体诗,怎能把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装进去?
讨论还在继续。
大家也不审阅其他选手的文章,就那样议论品鉴着陈贵良的《瀛海行》。
这首古体诗及其序文,不但超出了高中生的水平,而且超出了大部分作家的水平(仅限于古文)。
很吓人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