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兵!这个基本上就是我的自传,我甚至打算用第一人称‘我’。”
第一人称又怎么样呢?又不是写网络,你还怕扑街吗。
余切好像对这个发展有点印象了,“你打算取个什么名字?”
“《塔铺》。这个地方,其实就是我老家延津王楼。”
哦!这个《塔埔》啊。
这个是刘振云的成名作,一发就是《人民文学》,可比余切的起点高了不少啊,拿到了当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奖。
之所以《塔埔》不太出名,是因为刘振云后来的《一地鸡毛》太出名了,更别提之后的一系列电影剧本。
《塔埔》是标标准准的新现实主义,也符合余切所倡导的理论——看来,咱新现实社团的左护法已经找到了,就是你啊,振云兄。
“但是,我对写出这个一直有疑虑……”刘振云说。
“你疑虑什么呢?”
“我感觉这个的故事发展,和你的《高考1977》太像了,你看啊,我也是写几个年轻人,你也是……你是发生在1977,我发生在1978……”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