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写的不正是他们家吗?许书标越翻越快,心里想到的回忆越来越多,他觉得他的脸发痒,冷不丁抽出手摸了一下,却是冰冰凉的,原来那是他自己流出来的泪!
许书标于是放下书,感慨道:“我原先从不,但这一篇,实在是值得我来看,值得每一个南洋华人看!”
他家里原先是琼省的贫民,逃难来泰国靠养鸭和卖水果为生,不知道受了多少欺负,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要守着自己的摊子,否则就会被人抢夺。
他旗下鼎鼎大名的“红牛”饮料,一开始就是为了倒班工人和卡车司机研发的抗疲劳饮料,是劳动者饮料,和什么极限运动、倒时差完全没关系。
许书标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抬头望去,才发现余切的身边已经围绕着许多人,大家神色肃穆为过去受过苦难的华人默哀,手里捧着的不是佛经,而是连载在《中华日报》上的。
许书标深深记住了这一刻:他家里全家信佛,唯独白手起家,通晓世事艰难的他一点也不信,但他却没有缺席过各种大型的宗教盛会;这个作家余切大概也不相信这些,但偏偏是余切最有功德。
原来,是这么一件事情!真是神奇!
许书标叫来自己秘书,嘱咐道:“我要给大陆来的访问团捐钱,五万美元,到底怎么转交到他们手里,我不管。”
他望着余切和大陆来的访问团,沉声道:“作家能写出,僧人们超度做法,我是个有钱人,总要做一些符合我身份的事情!”
这一场法事做下来,众人大汗淋漓,天都黑了,大家互相望着,却觉得自己没有白来,不约而同鼓起了掌。主持法事的赵朴初感慨万千:“我原先不了解南洋发生的这些苦难,反而是余切先来发现的,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今后不再忘记!”
“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传承,不能忘记交流,余切,请你来说还不能忘记什么?”
余切当仁不让道:“不能忘记我们从哪里来,大陆现在已经开放了华人华侨探亲,欢迎各位来大陆看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