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王安委婉的拒绝了记者的提议:“我们当前在美国的扩张还远远没有到达极限。”
王安的儿子王烈是二代美国人,也就是所谓的本土华裔,和祖国早已经没有联系,这样的人反而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王烈拿着《时代周刊》的报道,质问他自己父亲:“为什么不去大陆投资呢?他们如今对外商的政策很好,工人又非常的聪明,天底下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投资地了。”
“我们公司现在正面临着生产程序冗杂繁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如果能把部分生产线引入到大陆,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南方一个叫蛇口的地方,他们开办了工业园区,工人生产灯泡的成本比自动流水线还要低廉。”
“美国不会允许把电脑这种技术,引入到大陆的。”王安道。
“怎么不可以?政府连战斗机和直升机都敢卖,还有我们企业做不了的事情吗?就算真是这样,至少也可以把一部分的组装线迁到大陆去,这样哪怕隔了一个大洋再运送回来,我们也是赚钱的。”
“我不相信,能够连着拿到三个十环的民族,会装不好几颗螺丝和塑料壳。”王烈如是道。
这种对话发生在许多华人精英家庭。
看到中国代表团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取得佳绩,实在是令人感慨。一些人产生了对大陆的好奇,找来奥运首金徐海峰的人生经历,不由得为他的勇气和毅力而赞叹。其中,也有少数人知道了“余切”这个在大陆有名气的年轻作家。
会说几国外语,考上了顶级学府,还是个知名作家。
他写的,就连一个外国的华裔,读起来也不觉得有多大的文化障碍。这是余切第一次被一些亚洲之外的华人所知道,在之前他虽然做过nhk的节目,但这档节目的影响力,与长达两周的奥运会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八月份,赴泰一行人在港地转机,再到泰国曼谷。大陆在83年才开设到曼谷的航班,但这条航班人数经常爆满,很难抢到机票,而且主要为外事人员所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