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完房子,余切手中就不剩什么钱了。这套房子还需要再做改造,现在没办法立刻住进去,它是两个院合起来的,拢共九个房间和两个园。要进行现代化的改造,是一个至少大半年的工程,而且销很大。
余切只是把自己从全国各地收到的读者的信,从《十月》编辑部和燕大那边搬来了,张守任从自己家里面也搬了不少寄给余切的信。
这些信装了足足快一间房。
很多信上面都写着,“余切,燕京大学”或者“余切,《十月》”。读者们根本不知道余切住什么地方,这些信居然也能顺利到他的手上。
见余切在燕京有房子了,张守任比余切还要高兴。他说:“你毕业之后,无论如何要来我们《十月》做一段时间编辑,我想办法给你解决户口的问题。”
~~
对,我还没燕京的户口。
这会儿燕大的毕业生得找着了燕大单位,才能落户燕京,如果分配去了其他地方,就不可能拿到燕京户口。张守任这句话何其重要,他已经给余切找了下家。
越是重要的杂志,因为涉及到的名家越多,实际上越不容易解决户口。
冯骥财原先被《人民文学》看中,想把他户口从黑省迁移到燕京,但当时社里没户口了,只能曲线救国,先让冯骥财去到刚复刊不久的《中国青年》。
余切买了几把大锁,把自己四合院锁住,隔几天就来看一次。他回学校写了封信给家里面和张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