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余切是文学。
这让余切觉得感慨:83年他就读于燕大时,那时候现代诗还十分兴盛。未名诗社是燕大文学的一股主要势力,诗人北岛常常在燕大附近举办地下诗会,那些大学生们骑着车半夜翻墙去听北岛的诗歌,回来时冻得瑟瑟发抖,满脸冰碴子。
尽管这些燕大学生们将来完全没有和诗歌有什么联系,但他们认为自己和文学亲密接触过,因为“那时候,北岛就是文学”。
现在北岛仍然在美国,但这个人默默无闻,而余切取代了北岛,现在他就是这些汉字都写不利索的华人眼中的遥远母国的文学化身,“在1986年,余切就是文学”。
与此同时,众多作家写下的书籍都被引入美国出版社,要求高价购买版权的电话打爆了酒店的座机!经纪人卡门又从西班牙飞往美国,原因是她短时间接触到众多华人世界的出版社的生意。
一些合同的数额庞大,又指定了需要余切本人的出席,往往还携带有额外条件:
“巴西人口的百分之一是亚裔,主要是日裔,他们对东方文学很感兴趣,几家出版社希望能和你进行接洽,签订终生合同,我……”
余切说:“你来处理就行。”
“阿根廷下半年要举办一年一度的文学评奖,《2666》已经入选,但他们必须要求完整版本的!我直接了当的说,你获奖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他们的大统领对你很感兴趣,希望能和你见面。”
“什么是附带条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