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记者说的有点中外结合,颇有点幽默,但此情此景下,大家很快都流了泪,连李傲这种人都不例外。
钱忠书生平并不哭,而且厌恶哭泣,受到感染也绷不住了,泪水从他的脸颊两侧流出……其他人更是如此。
这一幕被录制下来,通过卫星传送到岛内,由几位关键人物来看。随后的清晨,岛内无数报纸刊登了发生在波士顿大学的“作家交流活动”。
“号外!号外!”
“两岸作家交流达成——不要使骨肉分离!爹娘不见!”
“余则成之父告宝岛同胞!”
报童格外激动,句句不离交流。
上早班的人纷纷买报纸来看。
彼时的宝岛正完成八大建设,交通已四通八达,横贯全岛,光是借助发达的纸媒,就让岛内的民众迅速知道发生在大洋彼岸的大事件。
照片大多为双方“胜利会师”的照片,或是众人一齐激动地拥抱的照片。
《联合日报》写道:“有人认为最早的文化交流发生在81年的写作交流上,聂华令说,她最先来组织这一活动,但其中产生的沟通成果是十分乏善可陈的,代表两岸的作家人选,也并不被承认——从余光钟和余切这两个人来讲,他们无疑满足了职业、年龄、知识分子和官方几大要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