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在大陆自然是不可能出版的,描绘的正是一种纯粹的恶,它当前只能用于批判漂亮国。
表面上,这个故事描述的是华尔街精英“恶坠”的过程,实际上是批判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主义,使原先的社会关系都被异化,人本身也被异化,贝特曼这个人感到无所适从,因为他随时有种即将被其他人“溺死”的紧迫感,他没有丝毫安全感。
最终他在杀人的过程中,反而得到了某种完全掌控的快感……心理学上讲,这个是及时反馈,是摆烂的成瘾性之……
好吧,扯不下去了,这确实挺奇葩,怪不得叫《美国精神病人》,其实是在说《美国已成了精神病人》。
如果说《狩猎愉快》这种赛博朋克是宏观层面的批判,那么《美国精神病人》则是更为切实的批判。
燕大西语系有个女生叫Lucy,父亲是美国麦格劳希尔的高管,麦格劳希尔是全世界最大的出版社之一。
余切回燕大找这个Lucy,看看有没有办法通过她来出书,多一条渠道。
没想到,这个大白妞已经离开燕大了。
Lucy的前追求者是现在燕大的英语教师王锵。余切约他出来打乒乓球,在乒乓球桌上,王锵说:“Lucy和你是同一年毕业的,你毕业那一年,Lucy也回到了美国。”
“那我怎么联系到她?”
“Lucy恐怕再也不能回头了,你要联系她,就只能先在美国打响名气。我最后和Lucy闹得很不愉快,我终于知道,Lucy并不喜欢中国人,她也不喜欢红宝书……那都是她的时尚和谈资,就像是她身上的名牌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