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切笑道:“但我们就是要提前几十年把这些编在教材里面,因为他们正是看了,对世界产生了好奇,才真正的从山村里面,走入到有少年宫的大城市里。这些东西,社会上许多人并不明白,但我们作为作家,是应当明白的。”
余切的话一讲完,全场立刻响起激烈的掌声。《光明报》派了记者来首都参会,见到这个场景,激动得发一篇文章《多一些故事,少一些理论》。
流沙河就坐在底下。他一边点头,一边把这一幕记下,准备介绍到宝岛去。
如今,余切在华人世界中,最后一块未能抵达的土地,也许就是这一片芭蕉叶。
流沙河觉得纳闷:余切显然是很有远见的人,为啥不愿去这个国际写作交流计划呢?
流沙河直接找到余切问:“你写,已经想到了几十年后的影响;上面说要重视精神食粮,你也立刻想到了从教科书着手,那你为什么不愿去国际写作交流计划?”
流沙河说起了余切曾经在蓉城时听到的一模一样的话。
“俄国文学、法国文学的辉煌都早已经是过去时,今天大众所不了解的是,世界上文学最为发达和活跃的地区,恰好是美国。这是世界上文学的最高舞台,诗人北岛在美国,燕大79级的文学黄金一代大部分在美国,宝岛、港地的优秀作家,也去了美国访问……美国就是这样的地位。”
这是真的,漂亮国是真正的文化强国。聂华令搞的那个写作交流,如果在漂亮国之外的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有这种影响力。美国人财大气粗,书商的实力异常强大,可将任何一个一流作家推到世界巨星级别。
余切道:“我们全世界的中文作家当然应该来交流,但是场合不一定要限制在某一个地方。我直白的讲,我不喜欢聂华令那个场所。”
他又说:“只要宝岛作家发出邀请,我一定赴美参加,美国那么大,何必非要局限在爱荷华大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