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雪最忙,又不会做饭,只好拜托她的妹妹来帮忙。宫莹每天就穿梭在整个沪市,给余切做生活助理。她私底下认为这是个送饭的助理,她就像是旧时代女佣一样,很不满自己的遭遇:
“余切吃的真好!能写真好!”
“这是应该的。”宫雪说。“因为那个张主编要把翻译成俄文,我抽空看了些苏联作家的记录,才知道,余切生活的十分俭朴。”
这也俭朴?
宫莹觉得这个姐姐逆天了。“姐姐,你应该走到他面前,举起你的拳头,宣誓对他效忠!你把你的命都给他好了!余切一天的工资是我们的好多倍,你竟然说他俭朴,这到底俭朴在什么地方?”
宫雪耐心道:“我不说别的,就说北方的苏联。苏联作家的待遇很好,出名的作家——比如高尔基,他几乎是住在宫殿里面,十几人,也许是几十个人来服务他!我们自然不能拿余切和我们来比较,那不现实,而应该拿他和其他国家的作家比较。”
宫莹很震撼,一个人竟然要几十个来伺候?这到底是作家,还是老爷?她问:“真的吗?竟然有这种事情?”
“真的!妹妹,你不应该这么不学无术,你在余切的旁边,多少应该看点书!”
看点书!
宫莹记住了。
在这些人当中,宫莹读书最少。她姐姐是正儿八经的文艺兵,虽然十指不沾阳春水,但上得了台面,还会讲英文。古孜丽努尔是全疆选拔出来,送去首都学习的几个女演员。只有她最平凡,因为平凡,有时候她反感像余切这样的,她姐姐这样的,一生出来什么就好的天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