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杂志社上下,立刻开始进行投票。
随后一双双手举起来,有如钢铁的丛林,李小林目光从这边扫到另一边,竟然没有发现一处空着的。
全票通过!
为了说明其中的坏处,李小林已经尽可能把事情往糟糕的地方去描述,没有想到,全体编辑竟然再一次的全票通过。一位看过《潜伏》第二期的编辑说:“李老师,我做编辑以来,还没有这样对一个有信心过。在我看来,这一部已经是余切在商业和艺术结合的新巅峰,它已是我不可不食的精神食粮!”
又有一位编辑道:“有什么事情,我们全社上下一起扛就是了!”
既然全社这样坚持,李小林顿时也豪情万丈。她父亲巴老是《收获》的总编辑,也答应提前出版,如今上上下下都统一了意见,无论发生什么都无需再担心了!
《收获》杂志立刻行动起来,为新一期的《潜伏》出版忙活,一些作家也被打电话询问:是否要和余切的放在一起发刊。
大部分作家都婉拒了。
和余切出现在同一期增刊中,对新人作家来讲是一次天大的机会,是他们进入文坛的一次光鲜履历。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很有名气的作家而言,这就有点“王不见王”的意思了,哪怕是个小王,是个k,也不愿意被另一个大王吃得死死的。
自连载以来,《潜伏》这本书到现在已经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同期一流的作品,可能要被比较成三四流的货色。
看看《京城文艺》的李铎,看看社科院的钱钟书他们的评论————就算是《红岩》都落了下风。这本《潜伏》,硬生生扭转了“厚古薄今”的趋势,谁敢和这样的作品排在一块儿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