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如何引导都是白搭?他正是为了那碟醋包的饺子?
好吧,余切感到相当无语。
五月初,《狩猎愉快》、《小鞋子》等书的日本稿酬发来。《狩猎愉快》今年在日本先后印六十万册,一千日元一本书,14%的个人稿酬比例,约46%的个人税负,转到海外还得再负担一笔税负……总之,单这一本书的稿酬已经达到两百多万元。《小鞋子》当前只印了十万册,其中稿酬的七分之一用作慈善本的捐款,这笔钱不到十万元,并不多。
另一笔钱就多了,余切在日的两个月,总计筹款上亿日元,这一笔钱没有扣税,相当于千万元还多。
数字巨大的日元在进入的那一刹那,就被换成本币,外汇管理的干部特地来和余切打招呼:为了他今后出国能有足够的外汇使用,给他预留下了部分额度。
别不服气,这一时期,个人原则上不能持有外汇。
外汇的事情比较敏感,它首先会直观的使得机构注意到“你是一个富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针对先富起来的人有一些倒春寒。作家并不受波及,但那是一般的作家。
余切这种拿几百万、将来上千万上亿的就不好说了。
余切为了这事儿特地咨询过巴老——他也在全世界各地有巨大的稿酬。
汇率这件事情就是个bug,1985年,一个日本人当时的人均收入相当于四十八个大陆人,并且在随后的汇率波动中,因为大陆汇率降低,日元汇率走高,四十八在五年内变成了一百八十四。
所以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有“在日本打工一天”拿到的钱相当于在国内打工一年的说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