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方舟当然是为了研究丸,拿自己还有自己的孩子做实验;余切则是在杭城会议上写下楔形文字“i”的事情。
《京城日报》的记者小何道:“顾老师,余老师,为了让咱读者理解当时的情况,您俩拍个实况照片吧。”
实况照片?
“怎么拍呢?”余切纳闷了,“咱现在又不能飞回到那个时候,能怎么拍实况呢?”
小何笑道:“我们会喊几个人来当群众,当作家,当顾老师的孩子和同事,您再配合我们演出当时的情况……这样就能拍下来实况照了。”
原来是情景还原啊。
怪不得榜样学习文章里面,当时的照片被后人发现了一些bug——比如榜样拿着手电筒挑灯夜读,但是手电筒的影子落在了书籍上。
说明有额外的光源,这是个后来的补拍。
其实当年和余切现在的情况一样,事情是真的做过,但照片只能从后面再来拍摄。就算是文学发达的现在,国内也有许多人不认识字,乡村有个很受欢迎的职位叫“读报员”,就是专门给其他不识字的老乡,报纸的。
记者小何道:“我们的很多大政方针,都是通过认识字的教师、医生,把里面的内容传达给其他人的;余切写过的,恐怕也不一定都卖出了书……有很多故事,是通过口口相传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