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民的老婆是个十分贤惠的人,做得一手好菜,大菜,可惜王世民这人经常不在家,浪费了他老婆的手艺。
他老婆端出菜时,香气扑鼻,众人纷纷夸赞王世民的老婆厨艺高超。王世民对老婆道歉:“过去辛苦你了,以后要多吃你做的菜,吃回来。”
他老婆却忽然红了眼眶,并且在席间也没有和大家再说话,而是礼貌告别了。
大家都察觉出一些不对劲的意味,都去问王世民的身体如何了,但王世民闭口不说,而是讲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故事。
年轻时,王世民是一个不得志的作家,他的水平不够让他创作出力透纸背的作品,所以王世民经常被安排去写一些报告文,这种类似于新闻,又需要一些立场和文笔的题材,很适合王世民。
比如燕京地区有几年的劳动模范报告文,就是王世民来写的。虽然大家并不会特意去看谁写的,但这也是王世民的得意作品。
再过一些年,王世民开始意识到自己天分有限,逐渐转型为编辑,去帮助那些有天分的作家。在改开前后,燕京有几次比较大的地下文学沙龙,就是王世民来组织的,他冒着坐牢的风险,自己没有得到什么好处——石铁生、刘芯武等许多作家都是在那时候涌现出来。
而且,他们许多人的成名作,还没有能够投到《十月》刊,而是去了其他文学刊物。
王世民回忆道:“我最有眼光的是让余切进入到《十月》,我和他聊了一番话,是不是聊的新现实三部曲?我有点忘记了,但那时候,我就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留下余切。”
王世民又说:“我也做过一段时间余切的编辑,手底下最出名的是《大撒把》,那一期《十月》卖了八十七万册,十辆车来拉都拉不走,我们在燕京都印刷不过来了,不得不在好几个城市一起印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