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国的代表典客史传晨、越国的代表祭酒陶淮辰都被请了过来。
其实,这两位并不想出现在这里的,尤其是越国大儒陶淮辰,他是带着学生来参加诗会,是为了看看自称文风最盛的宣国这一次怎么败给他们的。
六国之中,要说文化底蕴最强的自然要属大夏。
仅看其名,便知道,他们要恢复的是古夏之荣光,要成为天下之主。
夏国之后,其次就应该是他们越国。
看其越国的地理位置,拥有闽、越、岭三州,又被人称为南越。
自古,南地的文风一向是强于北面,甚至某些时段,便是比之中原也是不遑多让。
偏偏,处于最北端的宣国却总是说自己最是文风鼎盛,且他们的皇帝也自号文宗,这分明就是胡说八道嘛。
为了这件事情,陶大儒不止一次的和越国皇帝说过这件事情。只是对此,上面并不是十分的看重,反而还说,不过就是一个虚名,宣国即是想要,给他就是。
话是这样说,但就陶大儒所知,十几年来,正是因为宣国的这种宣传,使得不少越国的读书人都来到了昌都,且有些人还在这里定居而住。
这个时代,虽然没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未来天下的说法。但做为越国大儒,眼看自家人才去了别地,自然而然会心中不爽,甚至会生出一种危急之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