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寻随即问道,“明年国朝第一次开科取士,国子学的这些人准备的如何了?”
只剩下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了,马上就要开始大明的第一次会试,文官系统的对于这件事情无比认真。
而第一次会试,大概率是国子学的学子们中榜更多。
这些也算得上是文官的优势所在,开国初年他们的权力等确实比不上勋贵、外戚等。
可是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和选拔,无数优秀的学子进入官场,这样出现的人才就多了,比起勋贵集团等就要有能力了。
所以现在也只是暂时的‘蛰伏’,过个几十年、上百年,文官就有机会熬出头了。
第129章你要名额,我搞测验
不过对于魏观等人来说,几十年肯定等不起,他们更希望现在就能够完成自己的政治理念,可以现在就打下基础。
魏观随即开口说道,“国舅也知道朝廷现在缺少贤才,我大明文治才只是刚刚开始。”
马寻点头,随即说道,“是想说国子学的生源不足?我记得陛下也有旨意,各地州府每年都会举荐学子入国子学。”
这也是国子学的生源主要来源,各地的州府会举荐一些优秀的学生来国子学就读,毕竟这是大明最高学府,师资力量也非常强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