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三卷《唯识三十颂直解》 (2 / 14)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3 17:59:38
        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

        这个偈颂我们把它分成两段:前半段是发明正义,发明唯识的正义;第二个是结示唯识,把这个道理做一个总结,结示唯识。先看发明正义,我们把这个文消释一下。“是诸识转变”,这个“诸识”指的是八识的自证分。当然八识当中有三能变,异熟、思量、了境,它的自体,这个自体分,这个转变,就是依体起用。我们解释一下,就是我们这一念心识跟境界接触的时候,会生起很多很多的了别的作用,这个就是转变。心识在寂静的状态的时候,它不能生起作用,但是它受到境界的刺激的时候,它就会依体起用,叫转变。这个时候,八识的自证分,经过作用以后,它就分成两部分:分别跟所分别。就是能分别的,我们叫作见分,所分别的,我们叫作相分。有各式各样的影像在心中出现。

        这意思就是说,所谓的境界,事实上就是我们心中的影像而已。我们不能再攀缘心外的影像,就是我们只能够跟境界接触的时候,在心中变现自己心中的影像,所以讲“分别所分别”,我们的心只能够在心中的影像分别。所以,看下面的总结:“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所以,由此义故,彼心外的实我实法是不存在的,而建立万法唯识的道理。这句话是把境界的出相作一个说明。我们看蕅益大师的注解,先一个总标:

        此正明所变唯识,而决无实我实法也。

        这地方是说明所变现的万法其实是心识的作用,而决无心外的实我实法,是说这个道理。我们看下面,这以下,就是根据这个偈颂的前半段跟后半段来解释,先看前半段偈的解释:“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

        “是诸识”者——指前所明八个心王,五十一个心所也。

        “转变”者——诸心心所之自证分,皆能变似见相二分也。

        这个诸识,这个八识的心王的自证分,当然心王的活动一定是带动了心所,八识的心王跟心所的自证分。这个转变,就是心王、心所在活动的时候,他会变现见相二分,在依体起用的时候,叫转变。

        所变见分,名为“分别”。所变相分,名所分别。

        所变的见分名为分别,所变的相分名为所分别。心识的活动,就像是镜子在照了境界一样,我们今天站在镜子的前面,镜子在了别境界的时候,他不能了别镜子以外的境界,他一定要把这个影像,现在镜子的表面上。这个时候,镜子的本体叫作自证分,见相二分的依止处。这个见分就是光明,有各式各样的光明,所以这影像的相貌会不一样,就是我们烦恼心所、善心所的见分不一样,所以出现在镜中的影像有差别。这个镜中的影像就是相分,所以说是“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这一段是说明影像的出现是由心识的转变的活动而出现的,我们心识要不动,这个影像是不能出现的,是说这个道理。再看下一段:

        离此见相二分,则彼实我实法决定皆无,是故一切无不唯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