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二卷《唯识三十颂直解》 (7 / 18)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3 17:59:38
        我们回到讲义来。

        在《成唯识论》当中,他把这个三能变的心识的生起因缘也做了解释。说我们现前一念心识,第七识跟第八识是恒时转。就是第七意识、第八识是您不能用任何因缘使令它停止的,不可以。它不管是白天,不管是晚上,不管到天上,到三恶道去,它是一直是起现行的,这是第七、第八识恒时转。

        第六意识是多时转,这个活动的时间多,除了五无想,就五无心位以外。前五识是少时转,前五识了性活动的时间少,就有这样的差别。我们佛弟子在修学佛法,跟外道的差别就在这个地方。就是说如果我们没有学习佛法,我们对于我们这一念心的态度很可能就用无想来对付它。就是说我们会认为心中很多的贪烦恼、瞋烦恼、高慢心、嫉妒心,都是因为有思想的缘故。然后就把思想给消灭了,让自己经常保持无想。

        当然这样子也很快把烦恼调伏下来,但是您这样子也深深地伤害到您的善根,就是您以后要起对佛法的智慧、大悲心有障碍。二乘人也是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当然二乘人比外道好他还是在想、无想当中,他已经成就我空智慧了。

        这个在《维摩诘经》上有一段维摩诘居士对迦叶尊者的开示,他说: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卑湿污泥乃生此花,二乘人经常想入灭尽定,乃至于入偏空涅槃,都是没有第六意识的想。就是说您在这个无想当中是一个高原陆地,当然内心非常清净,但是不生莲花,您很难生大悲心的,而这个大悲心是成佛的根本。卑湿污泥乃生此花,您一定是要让您的心识这个想生起,思惟苦谛,然后对思惟众生的苦您才能够生大悲心去怜悯一切有情,才能够积集广大的功德成就佛道。

        所以这个地方倒是值得注意,就是说我们在经典上说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这的确是真的。但是诸佛正徧知海,也是从心想生。是故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意思是说从唯识的角度,这个想本身有杂染性的,也有清净性的。就是说我们今天随顺了世间的名言,我们生起了错误的思想,引生了烦恼。但是我们这个想也可以随顺于佛法的教授,而生起清净的名言,生起大悲心,生菩提心的。所以唯识是讲转识成智,它的态度不是把第六意识给消灭掉,不是这个态度。它应该是要假藉第六意识的思想来觉悟生命的真相,要生起内心的一个觉悟,而不是把这个想消灭掉了。应该是这样子的。我们看戊四的总结。

        戊四、结示

        已广分别三能变相。为自所变二分所依。

        看蕅益大师的注解:

        “三能变相”——指八识自证分。“所变二分”——即相分、见分。相见俱依自证而起,故自证分是相见二分所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