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9 / 13)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3 17:59:38
        第一个、初地:当然初地是转凡成圣。

        第二个、五地:一至四其实这个菩萨还是偏重在自利的成分多,成就戒定慧,成就自利的功德。五地以上就是在修利他的功德。从利他当中去调伏自己的生灭相、染净相、增减相的执取。

        第三个、八地:到八地又是一个关键,八地以后,他的功德就任运的成就了。菩萨不管他是精进、懈怠,他的功德是一直一直在进步,没有所谓的用功不用功的差别,他是无功用行现前。所以初地、五地、八地这三个是重点。

        我们回到讲义来,这个地方讲到十地的菩萨,简单的说这十地的菩萨,他在自利方面跟利他方面,“无得不思议,是出世间智,捨二麤重故,便证得转依”。

        好,我们看第五的究竟位:

        五、究竟位。谓住无上正等菩提,出障圆明,能尽未来,化有情类,其相云何?

        究竟位就是成佛。我们在学佛的时候总是想:学佛,那么什么是佛的境界?佛的内心跟我们有什么差别?我们看天亲菩萨怎么说:

        此即无漏界,不思议善常,

        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

        佛的体性跟作用,先看他的体性,佛的体性有两个:第一个是无漏,他内心当中有大涅槃的功德,所以他没有这种烦恼障、业障、报障的漏;其次他是不思议善常,不思议善常是讲到他菩提的功德——大菩提,他的善法是常,常就是相续不断的生起,不过这个地方的善是偏重在智慧,后面讲到四智菩提。就是佛的内心当中依止的功德有两个:一个是涅槃,一个菩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