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卷《唯识三十颂直解》 (3 / 12)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3 17:59:38
        (一)正明行相

        不可知

        执受︰根身、种子——所缘相分

        处︰器世间——所缘相分

        了︰了别——能缘见分

        这个地方是讲第八识的所缘行相,第八识的明了性,跟境界接触的时候,它的了别功能,是非常微细的,所以叫不可知。不可知执受,执受,指的是五根身跟种子,第八识对于种子也是执受,怎么知道呢?这个在《唯识学》上说,这个种子的功能,有善的种子跟恶的种子,说这个善种子的体性是寂静的,它跟涅槃是相随顺的,恶种子的体性是躁动的,是违背涅槃法的。所以我们修止观,为什么要持戒清净呢?当基础呢?在《小止观》,智者大师解释一个道理:

        他说您造了罪业以后,您的心会躁动不安,因为这个罪业的体性是躁动不安的,你修止观就会有障碍,您的心静不下来,要修止有困难,修观也有困难。我们造了很多善业,不断地布施、持戒、忍辱,造了很多善业,造了善业以后,善业强的人,他这个双腿一盘,很快就能够进入止,也能够进入观,因为这个善业的体性,是寂静性的,跟止观的功德是相随顺的。可见得第八识的明了性,对种子是执受,它对种子有一种共同的感受,第八识就是这个种子是什么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情况,会影响到第八识,看的出来,有这一层意思。

        但是第八识对于广大的器世间,剎那生剎那灭的器世间,就没有共同感受了,它只是一个缘力的功能而已,叫“处”。这个“了”,叫了别,就是它能缘的见分。换句话,不可知执受,处了,合起来解释就是:不管是第八识能缘的见分,或者是所缘的相分,都不是我们凡夫乃至二乘人,所能够去了知的。这一段《成唯识论》讲完这一段以后,他继续地再证明第八识的存在。

        看第二段,证有八识。这个佛陀在《阿含经》跟《般若经》,并没有明显的说明第八识的存在,所以使令小乘的学者跟中观的学者,在整个观察生命的真相,认为只有前六识。这样子的认知在修证上,就会有很大的障碍。所以这个地方引用大乘论师的慈悲,以十个论点来证明第八识的存在。这以下我们根据《成唯识论》的意思,大略的加以说明。

        (二)证有本识

        证有本识,我们分为两段,第一段依教理证明,有十个教理,第二个依圣言量来证明,提出三个圣言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