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卷《唯识三十颂直解》 (8 / 12)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3 17:59:38
        不过这个时候异熟识在变现法的时候,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它是不带名言的。这个第八识变现我们人的五蕴的时候,它没有一个人的这个名言存在,它也没有痛苦的名言,也没有安乐的名言,它完全没有名言。事实上他在受用这个果报,它也没有任何感受,它是相应为捨受,第八识变现这个法的时候,它不带名言,而且完全是捨受,它变现了刀山油锅,第八识也不感到痛苦,它变现诸天的可乐果报,第八识也不感到快乐。刚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不带名言,这初能变。

        再看第二能变,就是思量。这个思量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就是思惟度量。这个这个识的一个功能,就是它能够对第八识所变现的果报体,做一个很深入的、专一的思惟度量,经过它的思惟度量以后,它得到一个答案,原来这个有情众生当中,有一个常一的我,这一切我受用的法,也有一个真实的法,所以说,思量的结果,就创造一个人我执跟法我执出现。

        就是第七意识的这个功能,他思量的结果,就创造了我执跟法执的相貌。说是第八识他变现了刀山油锅,有一个补特伽罗在受用刀山油锅,本来这个补特伽罗是剎那剎那生灭,他所受用的刀山油锅,也是业力所释放,也是剎那剎那生灭,是无我无我所的,他只是一种罪业的一种显现。经过第七意识的思量以后,他知道,哦,“我”在受用刀山油锅,他在这个补特伽罗当中,产生一个自我的意识出来,原来是“我”在受用这个刀山油锅,“我”是真实的,刀山油锅也是真实的。这个我相法相、我执法执的出现,是在第二能变出现的,思量的时候出现,出现了这个情况。

        再看第三能变,“总名了别境识也”。到了第三能变的时候,那这个名言就更加的粗显了,思量之后就带名言了,到了这个第三能变的名言就更加的明显了。这个前六识,当然主要是第六意识,第六识夹带了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去受用这个六尘的境界,这个时候又更多更多的情况,有乐受、苦受、非苦非乐的感受出现。我们真实的受用是在第六意识的情况,所以第三能变是我们最容易理解的一个受用情况。

        三能变,这意思就是说,“彼依识所变”,这一切的差别的我相法相,就是这三种的功能,异熟的功能、思量的功能,跟了境的功能,去变现一切的万法。这意思是强调一切法是与我空法空的真理相应的。

        那么关于这一点,《成唯识论》论师在讲完这一段以后,他有一个问答,我们看《补充讲表》,看:

        附表二——问答释妨

        《成唯识论》在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他做了一个问答,第一个:

        (一)正释妨难

        他有提出两个问答,来做一个问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