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2 / 11)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3 17:59:38
        在唯识性体性观察的时候,它是一个整体的生命,没有个别的生命。整体生命观没有我跟你的对立。当我们安住这样的一个清净平等的体性,当然我们会安住五分钟或者十分钟或者三十分钟,这个是从假入空。

        (二)、作用的观照——唯识相

        你当然不可能在那个地方一直待着,你要出来——从空出假。这个时候你又动一个念头,从一个清净平等的法界,就回归到你现前的一个个体的生命,你有你的色身、有明了的心识。那么这个体生命,从本论的观察当然就是一个八识的作用,异熟思量了境的交互作用。那么当我们依止迷惑颠倒的因缘,创造了六凡痛苦的果报,我们也可以依止清净观照的力量,而成就四圣的清净的功德。所以当我们从空出假以后,发觉到整个生命是有很多的个体生命,有杂杂的因果、有清净的因果、有十法界的染净因果,这个都是唯识相。

        所以我们在观察生命,你可以做一种个体的观察,原来当我们回归到作用的时候,生命是有差别相的。但是当我们摄用归体的时候,你就发现到生命它是一个如的法界,没有少法可得,杂染法不可得、清净法也不可得,这就是唯识性。

        你能够同时掌控诸法的唯识性跟唯识相,你就看到整个生命的真相,你就有资格开始去修习戒定慧,你有资格修行。我们看讲义。

        乙二、明唯识性

        前面的唯识相是讲差别相,这个地方的唯识性,是讲到我们内心一个真实不变的体性,我们看偈颂:

        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

        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

        我们把颂文做一个消释:前面的唯识相是一个诸法的世俗的道理,这个唯识性它是一个诸法的胜义。这个道理它是一个非常殊胜的——胜义,这个地方的殊胜,古德说什么叫殊胜呢?因为它有转凡成圣、离苦得乐的作用,就是所有的圣人都一定要悟入唯识性,才能够转凡成圣。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不可能转凡成圣,“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这个道理特别的殊胜。这个道理到底是什么名称?“亦即是真如”,那么本论给它一个名称叫真如,为什么安立做真如?这以下解释了,

        “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