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2 / 16)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3 17:59:38
        我们再看,第八、第九这个重要,这个地方特别是临命终的时候,临命终的时候,我们第六意识相应的贪心所,就是爱取。爱、取、有。这个“有”我们解释一下:

        第十个是有,谓行等六支受过爱取烦恼的滋润,有力量决定招感当来异熟位。

        谓行等六支受过爱取烦恼的滋润,有强大的力量能够决定招感当来果报的,叫做有。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在十二因缘里这个“有”支,跟前面的识、名色、六入、触的种子有什么差别?我们解释一下:

        就是说我们的生命不是今生才有生命,我们有很多很多的前生,当然每一个生命都会造业,可能造了善业、也可能遭了罪业,有的业力得果报了,那么这个业力就消失掉。但是有的业力还没有释放,还没有得果报。我们现在还有很多很多三恶道的种子,没有得果报,还有很多人天的种子没有得果报,当然也有一些阿弥陀佛净土的莲花的种子都没有得果报。这个时候我们就问了,说这么多种子,

        临命终的时候到底哪一个种子会成熟?

        转成这个“有”,这个“有”就是说它已经是有得果报的力量,这个种子已经是发芽了,要得果报了,这叫“有”。这个地方的关键就是:

        临命终的爱取,你临命终对什么东西产生爱取!

        在《净土圣贤录》里面讲到,唐朝有一个叫僧藏大师,僧宝的僧,这个藏是法藏大师的藏。僧藏大师他出家以后,我看《净土圣贤录》说他做两件事——白天为大众师工作,任劳任怨,什么事都做,别人不想做的事,扫厕所拖地板,他什么都做,没有怨言;晚上他就是坐禅念佛,累了就睡觉,他出家好像也不是很久,差不多十年左右而已。

        有一次在晚上打坐的时候,这个时候他知道他快临终。他在《净土圣贤录》上说六欲天次第来迎,刚开始的时候,不是净土现前,阿弥陀佛不是先现前,它是四天王天的果报现前,四天王天宫殿现前,他这个时候不动,四天王天就消失掉了。然后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六欲天的宫殿,一个比一个殊胜都现前,他内心当中不动,当然他一动念他就得果报了。后来六欲天消失以后,这个时候阿弥陀佛的莲花才正式出现,他动了发愿的心,自己发现自己坐在莲花上就往生了。当然《净土圣贤录》讲完这段公案以后,古德在这个地方做一个小眉批说,六欲天是何等境界,临终的时候能够不动心,这个不容易!

        也就是说我们虽然有很多的善业,但是你临终的正念也是非常重要。如果你临终起恶念了,那你今生所做的业也没白费,但是不能马上得果报,等以后再说了。所以我们在助念的时候,助念不是说你一去就念佛,不是这个意思。印光大师讲善巧开导安慰,你要开导,在家人一百个有九十九个临命终的时候,是“心有千千结”,很多事没有交代,他心中这个地方有障碍,你念佛,根本跟他不相应。所以第一先开导,把他心中的结破开,然后念佛,他这个时候心才跟佛相应。

        我们在三界的轮回当中,除了你的业力以外,还有你心中的愿望——爱取(你的希望)。所以佛法是认为说善业是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招感痛苦的果报,那是亲因缘。但是果报要成熟,还必须要你心中的希望,你发的愿力的引导,业力才能够转成“有”支,就是有力量决定招感当来异熟之位,否则你那个种子只是前面的,识、名色、六入、触、受先保存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