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云“阿罗汉位捨”者。烦恼断尽名阿罗汉。即声闻乘之第四果;缘觉乘之辟支佛果,永断俱生我执。大乘菩萨八地以上,永伏俱生我执,皆名为阿罗汉。尔时此第八识不復名阿赖耶,但名异熟及一切种。若至如来位中,并捨异熟识名,但名一切种识,亦名庵摩罗识,亦名大圆镜智相应心品也。
这个地方说明第八识有三层的转变,我们看补充讲表可以更清楚一点,把蕅益大师的注解根据补充讲表来说明,看补充讲到第十七面:
附表八——三位功能
当然第八识主要是以功能安立它的差别,第八识在有漏位有三种功能:
第一个、我爱执藏现行位——阿赖耶识。
第二个、善恶业果位——异熟识。
第三个、相续执持位——一切种识。
所以我们前面说过,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所以在有漏位有三种的心识,当然这三种心识代表三种功能。这三种功能的改变,我们先看第一个:
一、我爱执藏现行位——谓圣位菩萨七地以前、二乘有学及凡位一切异生,此位之第八识名“阿赖耶”。无始以来,为第七识爱执为“实我”、“实法”、“我执”永不断故。
这个阿赖耶识它叫我爱执藏,阿赖耶识翻成中文叫藏,在藏当中有一个自我意识,就构成一个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这个观念我们到第七识再说。简单的说,第八识深深的受第七意识思量能变的影响,阿赖耶识它的形成主要是我执引生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