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3 / 12)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3 17:59:38
        第二个我们再观察,为什么我们现在会有这么多差别,每一个人色身的外表不同,每一个人内心的思想有所不同,那么这以下就解释所谓的缘起,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三,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既然我们每一个生命的起点,说父母未生之前我们的起点、起跑点是完全一样,为什么开始活动,流转以后会有这么多差别呢?

        因为我们有三种心识的活动差别,第一个异熟识、第二个思量识、第三个了别识,我们每一个人心识当中,它的异熟的功能,思量的功能跟了境的功能有所差异。那么这三种心识的相互作用就创造了各式各样的生命出现。这个地方就广泛的说明了生命的缘起,有杂染的缘起跟清净的缘起。

        这段等于是当作本颂的总说,先说出本性的清净由业力的熏习,心识的活动,所创造的差别相。

        我们上次当然讲到由假说我法,先发明了我们本性的清净,这个观念我们根据《成唯识论》,把这观念再做一个补充说明,请大家打开讲义附表第二。

        附表二——问答释妨

        附表第二就是说,这个地方等于在《成唯识论》里说生命的这些因缘相是假说的。假说当然它只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影像,这当中真实的我是不可得。那么这样子讲,外道就提出问难,看外道怎么说,第一段问:

        (一)正释妨难

        问:实我若无,云何得有忆识诵习恩怨等事?

        说我们的生命体应该要一个我才对,我是常一主宰,恒常住不变异的,小时候的我跟长大的我是一样。为什么说有一个我才合理,因为我会记忆,意识。现在你看,我小时候发生的事情我都记得很清楚,假设没有我的话,我们生命不断的变化,那么我小时候事情应该忘掉了。就是说应该有一个我才能够去记忆事情,包括去记忆世间的法,所以我才会说恩怨,这个人,他对我很好,这个人过去对我不好,或者在佛法当中我不断的诵经,我也记一些佛法的道理。

        因为有一个我所以才能够产生一个对世间法、对佛法的一个记忆的力量。以生命的一个记忆力来问难我空的真理,我们看,大乘唯识的这种大智慧的菩萨,天亲菩萨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答:然诸有情,各有本识,一类相续,任持种子,与一切法,更互为因,薰习力故,得有如是忆识等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