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苦一身杏黄色的短打,走到武成玉身边,自然的拉着武成玉的手,笑语嫣然,有点小熊依人撒娇的感觉。
武成玉这几年忙于练武和读经书,倒是甚少和阿苦一起外出。
武家坡的演武场一般在山谷西边,一块上千平米的广场,正常情况下每天早上都有两百多个青少年在此习武,还有一些成年子弟负责教学,涵盖了武家嫡系旁系和一些关系近可以培养的外姓子弟。
但武成玉和阿苦去的地方是在武家坡中后方武氏一族总议事厅的旁边,专门为了修炼武功重新开辟的练武场,比之前的面积不遑多让。
练武场一边是传统的石锁、梅花桩、沙袋,还有武成玉找人打造的单双杠,用于攀爬的假墙,还有练习轻功步法的障碍跑道。
此时一共有将近二十多个少年早早的来到练武场,已经练得浑身是汗,除了两个比武成玉稍大,其余都是8到12岁左右,这些都是从武家嫡系千挑万选出来的。
以武氏一族的能力不是不能供养更多子弟练武的资源,但兹事体大,在这些孩子成长起来之前,武家拥有真正武学的消息必须尽可能封锁起来。
挑选范围小,年龄合适,肯吃苦,关键是值得信任,能挑出这二十多个已然不容易。
武家唯一能教导这二十多人的只有武成玉。
自古练武之人授徒,往往只有七八个亲传弟子,有些甚至是一脉单传,授徒可远没有那么简单。
武人授徒时大多是一对一教学,人数稍多,精力不足就会顾此失彼,反而耽误了徒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