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便有人附和道:“既食君禄,为解君忧。那些言辞虚浮,自相矛盾,毫无践行价值的文章,也能让君上过目?”
这篇策论,大家基本上都知道,因为论调本身就颇为敏感,会出现很多种偏激的言论。
监考的老师都是世家大族,而考生却是五花八门。
不可能所有人的言论思想,都能够掌控。
而且有些人虽为世家子弟,为了文章的深度与思想,也会有些鞭辟入里的论点。
七人对于定调,逐渐出现了一种趋势。
古易新感觉到了,某种共识,在集体言论的推动下要形成。
这时,出身最差的张兆突然开口道:“但既为策论,避重就轻,避实就虚,趋炎附势之辈,不可推崇。”
这番话说出口,会室内暂且沉默。
气氛,微妙不对。
他说的话相当朴实,就不应该有任何的争议,堪称废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