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等,在陆续的评定之中。
大学士们将上呈誊抄的试卷,尽快的择优推选。
终于,《国富论》出现了。
还是落在了张兆的手上。
这个名字,就相当的霸气。
只是看了三段之后,他就看了出来,这是宋时安的。
《洛神赋》之所以看不出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辞赋的创作,习惯性的遣词很少,需要符合韵律节奏,以达到美感。这就经常导致有些人会惊讶,这首诗是他的?这首诗也是他的?
孙谦的辞赋能一眼看出,那也是因为他创作的辞赋、诗歌量比较大,有大量参照,加之质量极高,大学士们都私下做足了功课,因此才能一言定真。
可策论是藏不住的,篇幅太大,主要内容是键政,书写习惯,措辞,句读,加上风格质量等等,很轻松的就能锚定。
依旧是犀利,依旧是直击扼要。
并且相比起去年《屯田策》里,相当谨慎的政治博弈,此篇《国富论》似乎是以首辅的姿态,指导全国经济建设,那种至上而下统筹的意味,极其明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