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职工或双职工家庭或部分管理和技术人员,可以步行至厂区的宿舍区,这里有后世香港‘公屋’式的员工宿舍。
最后就是普通职工,工厂不会安排住宿,因为条件不够(工龄、技术是关键)。
“师父,要不要我帮你拎回家呀?”
几个纺织女工,围在一个女工的周围,打趣起来。
叫做阿梅的纺织熟练工,说道:“去去,我等我男人一起,你们凑什么热闹!”
她是战后调到香港的‘沪籍纺织工人’,因为她纺织的技术好,所以是一些纺织工人的‘师父’,这也是香港纺织业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沪籍管理层、技术人员、纺织熟练工的到来。
阿梅到港后,其沪籍丈夫也来到香港,做行政方面的工作。夫妻俩虽然不是管理层和技术工人,但也属于新丰纺织的‘中坚力量’,所以分配了厂区的宿舍。
“阿梅”
“‘师娘’来了,拜拜师父”
一众女工调侃一番,然后笑着离开,她们手中也各自拎着三十斤大米和1斤豆油,包里自然还有两个月的薪水(一个月是年终利是),开开心心的回家。
她们的薪资只有50元,但已经是非常满足,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给家里一些补助;更不要说,新丰纺织在三个节日(端午、中秋、春节)都会发生活物质,年终还有两个月的薪水(至少入职半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