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匆匆,转眼来到4月(1949)。
香港金银业贸易场一片火热,黄金期货交易量持续大增,沪籍炒金客的大手笔,震惊粤籍炒金客,宛如贵族来到小乡镇。
一进门,厅堂里‘炒黄金’的喧闹声,像一股沙漠吹来的热浪,迎面扑来。
从二楼隔着栏杆往下看,大约200多平方米的天井,一百多名身穿深黄色坎肩制服的黄金买卖手,犹如西班牙斗牛士,在厅堂中央游荡,搜寻着自己的捕猎对象。
天井的四周,靠墙是密密麻麻的‘热线电话’,每个电话员手拿话筒不停的向本行老板,汇报着现场金价的升跌,同时又不断的向场内的买卖手打手势,及时传达老板的指令。
而在热线电话的另外一边,基本上都是直接联接到金行或银号老板的办公室,这些金行和银号的老板,不仅关注者沪市、粤省的黄金情况,也关注伦敦、纽约的黄金情况,甚至还有和同行的秘密行动。
在炒金行业,一直流传着‘信息就是金行老板的生命’,稍有疏忽,后果就可能严重;金行银号的老板,每天打听各种有关的信息,分析行市,疲于奔命。
“第一手消息,港府取消黄金自由买卖,不再批准进口。而且从7月份开始,金银业贸易场不能再使用九九金,必须采用九五金(含黄金95%)。”
“还有三个月时间,黄金必然大涨啊!”
伴随着消息的扩散,香港的黄金更加火热。
本来就因为内地战争的原因,香港黄金已经攀升至500港币每两以上,如今更是一路上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