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就是这幅地皮,原业主开价7港币每平方尺,总计面积15.2万平方尺,我觉得如果我们开发五层的公寓,将有大量的收租面积。”
在北角临海的地方,严宽为陈光良介绍起来。
陈光良一边听,一边思考。
这幅在炮台山附近、北角电厂附近的英皇道地皮,距离市区又比其它北角地皮近,无疑是比较适合开发公寓,后续租给来香港避难的内地有钱人。
最近,长江地产在西环、湾仔、铜锣湾、北角、油尖旺地区,大量的购买破旧物业、地皮,都是准备建唐楼和公寓。
“嗯,建公寓确实适合,就叫做海国公寓。”
严宽等人也是有点怀疑——老板突然斥资上千万港币投资地产,建那么多公寓和住宅,万一没人租赁怎么办?
现在香港确实很多人没地方住,但那些都是穷人,他们有房子也不可能给住的。
只不过出于老板对每一次形势的预判准确,他们倒是没有提出过反对意见,更何况反对也无效。
“嗯,西环、上环那边的住宅风格是粤式骑楼,所以我们买到地皮和旧楼,依旧建同样风格的建筑;湾仔、铜锣湾、北角,则适合建公寓;油尖旺等九龙地区,则更多的是唐楼。”
陈光良自然也知道这些,他对香港地产也比较精通,这个年代建筑审核不算严格,但规定不能超过五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