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良不知道未来潘昌猷的命运,但既然是有实力的人前来洽谈,他自然非常欢迎。
“言重了。如今抗战结束,沪市商业也是百废待兴,这不缺点本钱,就干脆忍疼出售大后方的产业。”
闻言,潘昌猷心里说道:“谁叫你充大好人,把钱都捐了出去。”
大后方的商人都知道,陈光良将几家工厂的利润,基本都捐了出去,还有就是对员工特别的好;所以陈光良虽然手握几家超级赚钱的工厂,但这几年是肯定没有捞到什么的。
不过他面上说道:“陈先生全力支持抗战,是我们商人的楷模。”
“不敢当”
随后,潘昌猷便问起正事来,他说道:“陈先生,不知道你在内江的制糖厂、资中的酒精厂,以什么价格出售?”
陈光良直接说道:“两家工厂打包价格是100万美金,支付方式只接受黄金、大洋、美元、英镑。”
当初投资大概是150万美金,如今差不多折价至7成不到,设备基本都是1936年的,使用也已经八年多的时间。
不过,设备厂房不是唯一值钱的资产,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成熟的销售网络等,这些才是真正宝贵的资料。
毫不客气的说,谁拿下这家工厂,谁就可以统治整个大西南的机制白糖供应。而且,哪怕是旧设备,但随着欧美也在通货膨胀,其价值也是不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