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边的甘蔗品质榨糖率不高,产量不大,这也是一个弱势。
正因为如此,这次陈光良准备购入2万斤的甘蔗,让内江实验种植,提高原材料。
“老哥,这内江有没有投资超过100万的制糖厂?”
“陈先生您说笑了,别说100万,就是50万的制糖厂也找不到,都是些小工厂。100万的制糖厂,整个川蜀也找不出一家,我们都是土塘制法。不过这几年土塘的日子难过,粤糖和洋塘联合冲击内江制糖,走向了下降时期,外糖的销售量占据了川蜀的一半还要多。这样的结果,造成了内江的蔗糖业缩小,糖价低落,糖业停滞,金融混乱,小资本家倒闭。”
还挺有见识的。
“老哥,那我问你,如果我在内江招股,吸引资金,顾虑你这样的小工厂主加入进来,我们一起投资一家现代化机械的榨糖厂你个人是否愿意?”
他突然想到,沪市资本家比较擅长的一个事情——招股,他的本意不是赚多少钱,而是为了华夏抗日的实业而奔波。
小工厂老板惊讶的看着陈光良,试探性的问道:“您是?”
这时候,有建设厅的官员介绍起来:“这位陈先生是华夏现代化白糖产业的奠基人,粤省的机制糖,就是在他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他不仅懂甘蔗的品质,而且也非常精通现代化榨糖厂的承办。”
小工厂老板震惊起来,原来真是个大人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