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天时间,卢作孚已经很是佩服陈光良的人品,不再怀疑巨款。
实际上,民生公司的总吨位估计就4万吨不到,但这些船却又上百艘,基本都是几十吨和几百吨的船。
陈光良趁机说道:“我投资100万的船队,只是交给你管理,你收管理费。合同先签四年,到期后我有权收回。”
卢作孚知道,这是陈光良的缓兵之计,合同到期,也意味着陈光良也可以参与到上游的航运经营。
但现在,他却不担心了,因为至少他可以先获利四年,而且相当于变相的壮大自己的船队。
“可以”
“好,这次回去后,我会派航运人才去武汉,和你商讨。”
说白了,这100万陈光良只要求收回成本,主要是增加抗战日期的长江上游的运输问题。
他留了个后手,那就是合同只签四年,意味着1940年时,他差不多在长江拥有一支自己的船队。
另外陈光良还有个想法,那就是为自己买一艘‘游轮’,以后他到重庆避难时,偶尔还能带着家人游览一下长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