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椒伯说道:“我预计啊,1934年,我国的糖业将完全可以达到自给自足。1935,甚至可以向海外销售。”
众人纷纷附和起来,当很多人还在为一个‘冰淇淋’市场而争取的时候,他们江浙财团已经将华夏的白糖产业完成自给自足,为国家减少流出资金近亿的流出。
其实,粤省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此时粤省已经在四大地区(市级)及海南岛,大范围种植甘蔗。真到了1935年,甘蔗可能就真正实现自给自足了,连甘蔗都可能不需要进口了。
这次的成功,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若不是世界经济大萧条,一套设备可能就得110万美金以上,关键美国机械厂还不一定那么的爽快答应各种附加条件;若不是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那么洋塘依旧可以占领优势
总之,总算是成功了!
大家随后又讨论起实业,陈光良其实也想再为国家做些贡献,至少抗战来临时,不会那么的辛苦。
大的方面肯定改善不了,但小的方面却能改变很多。
例如此次沪市6000万的资产避免损失,这些工厂第一时间准备复工并投入生产,总归会诞生更多的社会财富和国家税收。
其次白糖产业,等到1937年时,华夏的白糖产业已经成熟,哪怕是退至川蜀,战是也能提供更多的白糖战略物资。
这是两个大的改变,也是稍微能影响一下战局的事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