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最近的‘华夏白糖论’和‘华夏航运论’,我也有,南鲸方面也有关注。”孔祥熙用略带官腔的口吻,说道。
陈光良很自然的说道:“我毕竟是《东方日报》的创始人,写这些文章的初衷,也只是撰稿,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我毕竟是纸上谈兵,相信很多人都会比我更懂行!”
孔祥熙、宋大小姐夫妇对视一眼,两人此时都认为陈光良也算是‘老谋深算’,丝毫不向他们靠拢,但也保持着有理有据。
一般的商人,在对待孔氏、宋氏时,都是巴结的。
这个陈光良倒好,有着未婚妻和他们女儿的关系,居然还不顺势靠拢。
宋大小姐直接说道:“你觉得上海适不适合开糖厂?”
孔祥熙当年花费150万大洋,买下原来的国民制糖厂,随后又以这部分资产和南鲸政府合作,开设了一家糖厂。
但是,这家糖厂的经营却一直不见好转,甚至在洋塘的倾销下,已经处于快停产的程度。
陈光良说道:“孔部长、夫人,制糖厂的设备只有采取甘蔗榨糖,才能和洋塘竞争。当然,我也考察过沪市及周边的情况,这里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情况也是不错的,比如崇明岛就很适合种植甘蔗。当然比起粤省的情况,又差了一些。恰逢这几年,我国的生丝等农作物会遭遇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倒是可以尝试一下种植甘蔗。当然,这必须由制糖厂来给农户保底,大家才会有这个积极性。”
孔祥熙是实业部长,闻言后说道:“你的意思是,江浙农户要受到世界经济大萧条的严重影响?”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必然的,生丝等价格,已经大幅回落,还有日本人趁机倾销种种发生的事情都证明,这几年农村经济将受到很大的打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