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蘅牕今年五十五岁,一直从事煤矿行业,但今天算是开了眼界:“这个煤球似乎燃烧的性能更好,不过这里面加了什么东西,居然可以定型?”
陈光良说道:“我这个煤球,比起刘鸿生的煤球,更省煤炭,一天差不多也就需要五六个这样的煤球;同时,煤烟和煤灰都减少了。”
当初刘鸿生发明了一种煤球,其实是从国外考察学回来的技术,并不算高明。
而真正的‘蜂窝煤’技术,要四十年代末,才被德州一名煤炭工人发明,现在可是足足提前近二十年时间。
谢蘅牕左看右看,拿起‘火剪’夹起来又看,终于大概确定这是一种非常先进的‘煤球’技术,包括这个炉子都是配套设施。
“光良,明人不说暗话,你想怎么个合作方式?”
说起来,两人有一次打牌,谢蘅牕还‘输’了一幅地皮,即威海路的10.2亩地皮,当然实际上是卖给陈光良的。
但这个地皮,现在被陈光良拿在手里,自然是赚翻了!
陈光良之所以选择谢蘅牕,自然是此人比较诚信,不然就该选择同为宁波的另外一名煤炭大王刘鸿生了,大家也是‘宁波旅沪同乡会’的熟人。
“合作成立一家公司,各出资一半,五五分成。你出煤炭采购资源、经营管理,我出这种技术、推广销售,在极短的时间内,我们将沪市的市场迅速拿下,让所有人措手不及。”
谢蘅牕立即权衡利弊起来,陈光良一个外行,居然想占五成股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