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陈光良和陆元台等人在愚园路视察工地,这里已经成为沪市建筑最繁忙的区域,有数千名工人在这里劳作。
建筑业的繁忙,确实解决很大的劳动力就业问题。
对于这一点,陈光良觉得还挺自豪的。
他的‘租地、代建’、‘分期、分层’模式,充分调动起资本的投资积极性,同时也让一些中产阶级消费水平大大提高;而最终受益人中,当然有穷人。
这个年代的穷人,怎么也不可能买房的,因为压根买不起。一个普通家庭的‘家庭收入’不过30大洋以内,关键生活成本就需要二十大洋以上,所以根本存不了钱,自然也不会惦记买房子。
所以陈光良这一轮是收割中产阶级、富裕阶级,又主要是收割的是富裕阶级。
为什么如此说呢?
表面是收割中产阶级,但他们确确实实未来不需要缴纳房租;原本租房七八年的房租,如今已经可以购买一套,相当的划算。
实际上是收割的富裕阶级,包括洋人。
有个数据来说明问题,目前上海洋人拥有土地的亩数、房屋面积、房屋幢数的‘大概’数据:
第一名是沙逊洋行(英),分别是500亩、45万平方米、1600多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