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匆匆,转眼来到1929年。
在东方报社的一间房子里,陈光良身后跟着三十多名记者,他们正在接受培训。
“这间房子里,有四部电话,是专门接受新闻投稿、新闻线索的专线,我们的记者要二十四小时待命。因为,往往在黑夜,社会最阴暗的一面才会出现——暴力、涩情、犯罪,我们作为记者,有必要撕开月色的粉饰.人们最关心的话题,永远少不了这些。”
此时,他正在传授这些记者——为了新闻应该不择手段。
当然,记者拿到新闻是一方面,登报与否则需要编辑团队来确定,对于一些敏感的事情,报社自然也是要衡量利与弊的。
至少有直接关于‘三大流氓’的直接黑料,还是不要登报的好;但如果是青帮的犯罪现场,一样照登无误,只不过不要讲‘青帮’,以‘黑帮’替代即可。
一名记者询问道:“陈经理,人怎么可能做到二十四小时待命?”
陈光良大方的笑道:“看你也就20多岁,财务上实现了自由了没有?”
记者又问:“何为财务自由?”
陈光良答:“那就是不会为钱而烦恼”
记者答:“那我们当然没有实现财务自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